定制
机床铸件是确保设备精度与稳定性的关键环节,其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铸件成型质量与后续加工效率。在定制过程中,需从设计、工艺到应用场景提供系统性数据支持。
基础设计参数是核心依据。需明确
机床铸件的三维模型或二维工程图,标注关键尺寸公差(如±0.05mm的导轨面精度要求)、形位公差(如立柱的垂直度≤0.1/1000mm)及表面粗糙度(Ra≤3.2μm的接触面标准)。同时需提供材料牌号(如HT300灰铸铁或QT600-3球墨铸铁)及热处理要求(如时效处理消除内应力),确保铸件力学性能符合机床刚度需求。
工艺适配数据决定成型质量。需提供铸件重量(误差控制在±3%以内)与壁厚分布(较小壁厚≥5mm避免浇不足),指导模具分型面设计。对于复杂结构(如带有油槽的床身),需标注拔模斜度(通常1°~3°)与活块位置,防止脱模困难。此外,需明确加工余量(粗加工面留3~5mm余量)与基准面标识,为后续数控铣削提供定位参考。
应用场景数据优化功能设计。需说明机床类型(如龙门加工中心或数控车床)与负载条件(如主轴较大转速8000r/min时的振动要求),据此调整
机床铸件筋板布局与加强肋厚度。对于高精度场景,还需提供环境温度波动范围(如±2℃)与热变形补偿数据,指导铸件结构预留热对称设计,确保长期运行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