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床床身作为机床的核心承重部件,其铸造工艺直接影响机床的精度与寿命。传统工艺以灰铸铁(HT200-HT300)为材料,采用树脂砂或消失模铸造技术。树脂砂型刚度强,浇注初期砂型强度高,可利用铸铁凝固时的石墨化膨胀效应,实现少冒口甚至无冒口铸造,有效消除缩孔、缩松缺陷。例如,山东某企业通过树脂砂工艺生产的龙门式床身,承载能力达80吨/m²,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Ra12.5μm以内,加工精度误差小于0.02mm/m。
工艺流程的精细化控制是关键。
机床床身模具制造阶段,大型床身采用分段式消失模,通过螺栓连接确保拼接精度;砂型制备时,导轨面朝下放置,并预留反变形量(如5米床身每米预留1.5-2.5mm凸起),补偿冷却收缩。浇注系统设计采用底返雨淋式,铁液从两端导轨注入,配合耐火瓷管与集渣包,避免导轨中间产生气孔。熔炼环节需将铁水温度控制在1450℃以上,通过光谱仪检测成分,确保CE值在3.4%-3.8%之间,以提升抗拉强度。
机床床身新型材料与工艺的突破正在重塑行业。矿物铸件(如EMMC4909)以环氧树脂复合矿物,阻尼系数达1.5,是灰铸铁的30-50倍,可显著降低机床振动。分体式矿物床身通过镶钢工艺增强导轨刚性,适配数控机床需求。此外,组箱组芯法通过模块化砂箱拼接,将10米级砂箱分解为2-3米标准段,降低吊装风险与工装成本,成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方案。